第二章

第二章

上一篇   下一篇

【鸿二1尼尼微啊!那打碎邦国的上来攻击你。你要看守保障,谨防道路,使腰强壮,大大勉力。

         前尼尼微怎样上来攻击以色列,现在另有侵略者,那打碎邦国的也上来攻击尼尼微,这是报应的公义,临到作恶者。

         战争本来就是尽力破坏,极力灭绝的。尼尼微一直这样穷兵黩武,现在受到玛代的攻击。尼尼微已经失去世界第一强权的地位,强中还有强中手,尼尼微打碎别国的,也该被打碎。──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鸿二2耶和华复兴雅各的荣华,好像以色列的荣华一样;因为使地空虚的,已经使雅各和以色列空虚,将他们的葡萄枝毁坏了。

         尼尼微的败亡,才带来以色列的复兴。耶和华要复兴雅各的荣华。「荣华」与「葡萄枝」二个字,只差一个子音,所以这里成为双关语。

         雅各的荣华,好像以色列的荣华。雅各就是以色列,二者是同义字;但是有时雅各专指犹大(赛四十三1,四十四1,四十六3;俄18)。这里雅各与以色列应有分别,可能有这样的区分。

         但是北国以色列与南国犹大迭遭外族的侵略,使地空虚,那破坏者曾破坏了他们,曾毁坏他们的葡萄枝。这葡萄枝若是「荣华」,那荣华早已失去了。现在因那毁坏者被毁灭,犹大必得复兴,重新恢复他们的自由与尊荣。──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鸿二3他勇士的盾牌是红的,精兵都穿朱红衣服。在他豫备争战的日子,战车上的钢铁闪烁如火,柏木把的枪,也抡起来了。

         盾牌是金色的,在阳光照耀下,反射红色的鲜血,甚至有血溅在盾牌上,以致盾牌是红的。古代战事的军装,亚述是穿蓝色的(结廿三6,廿七23及以下),但是巴比伦与玛代是穿红制服(参阅结廿三14)。所以这里不是指尼尼微的军人,而是进犯尼尼微的玛代军人。他们是精兵,也可能指军队的领导者,也可统称为一般军人,穿着鲜色的贵重服装。

         战车也与盾牌一样,亮晶晶地反射着阳光与鲜血,正如闪烁的火一般。「柏木把的枪」的中译词,是根据希伯来文及希腊文译词,「枪」是附加的(中文译词旁边有点,不在原文中)。「柏木」似有奇特的用法。有的将这字译作「争战者」。所以这句话译为「争战者浑身震动」,表明勇气十足,精神抖擞,兴奋异常,准备进攻。──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沦起柏木AV 作「枞树」)可能是指用这种木头作成的叉矛或其他武器(NIV 亦然),而不是指这树木本身(如 AV)。──《丁道尔圣经注释》

 

【鸿二4车辆在街上急行,在宽阔处奔来奔去,形状如火把,飞跑如闪电。

         车辆是指战车,在空旷之地横行直冲。在街上或广场(所谓宽阔处)都在城内,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中译本有小字注明「城外」(参阅伯五10,十八17;箴九26以及廿四27)。主张这是指城外的甚多。形状如火把,因为战车很光亮,且因飞跑,就像火把一般,又如闪电一般。──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鸿二5尼尼微王招聚他的贵冑。他们步行绊跌,速上城墙,豫备挡牌。

         「尼尼微王」是译文中加上的,虽也有可能指进攻者,但上下文看来,「防守者」比较是作者的用意。这已经是十分危急的情势,敌军来攻,势如破竹。他急速地招聚他的贵冑研究对策。贵冑是军事的首领,但是情势方面刻不容缓。他们在慌忙中,又有极大的惊惧,走路都易绊跌。惊惧之外;也太疲累了。他们上了城墙,豫备抵御的方法。

         挡牌也可译防御工事,是可移动的保障,兵士藏在其中,山有顶,四周都有坚壁,使敌军无法攻上城墙。──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首领所招聚的士兵,因着要快速爬上城墙而绊跌;他们在城墙那里预备了挡牌(「弹盾」,RSV),这是一种轻便可携式的遮盖物,用以保护攻城之人免于受围攻之城墙上抛下的物品伤害。根据文法,这应是指着招聚之人说的(NIV 作「他招聚」),其前置词是第1节中的「那打碎邦国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鸿二6河闸开放,宫殿冲没。

         尼尼微原座落在西底结河之东北,河闸不是城门,却是引水入城之水闸。一方面可供护城河的水,以为防守之用。另一方面也可供应城内的用水。现在或因敌人从城墙破口攻入,破坏水闸,或因防御工事不慎而破坏了水闸,结果水流成灾,甚为严重,甚至宫殿也被冲没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河闸这字较难确认,可能是运河或水道系统的一部分,导引水经过城巿。──《丁道尔圣经注释》

 

【鸿二7王后蒙羞,被人掳去;宫女搥胸,哀鸣如鸽。此乃命定之事。

         王后被敌人所掳,被剥去华服衣裳,是使她蒙羞的行动。有人以为这是指尼尼微城的神明,是女神,城被攻取。保护这城的神明必受羞辱。宫女指敬奉女神的女祭司,就有举哀的动作。

         亚述文鸽子(Summatu)原意为举哀者。搥胸也是举哀的行动,可参考路加福音第十八章十三节,二十三章二十七节。──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鸿二8尼尼微自古以来充满人民,如同聚水的池子;现在居民却都逃跑,虽有人呼喊说:“站住!站住!”却无人回顾。

         尼尼微城自古以来有长久的和平,那是不可侵犯的城。这城如同聚水的池子,可能有双重的涵义:一是人口众多,好似水满了池子一般,所以「充满人民」是中译本加注的。二是平静安逸,好似水池一样,静若止水。这是蓄水池的水,不是河岸的水并不流动。但现在池子有了破口,会流出来,全部失去。──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鸿二9你们抢掠金银罢!因为所积蓄的无穷,华美的宝器无数。

         这是一幅陷落后的景象,一片凌乱。到处都是废墟,在废墟堆中却有无数的宝物。人的生命却无法保全,财宝更是如同灰尘粪土一般。这里述的,是慨叹的话,也是十分悲哀的口吻。罪恶的收场如此,甚至连旁观者,都感到无限的辛酸。──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鸿二10尼尼微现在空虚荒凉,人心消化,双膝相碰,腰都疼痛,脸都变色。

         「空虚」与「荒凉」是同义字,将这两个同义字重迭起来,更加深凄凉的状况(参阅书七5;赛十三7,卅五3;伯四4)。人心消化,双膝相碰,因为他们在极度的惧怕之中。腰都疼痛,是难产或产难之痛苦(赛廿一3)。腰是力量的所在(伯四十16;箴卅一17)。他们在惧怕中失去力量,感到浑身无力。

         「脸都变色」有两种可能的解释,脸色涨红,因为感到十分难堪(赛十三8)。另一种说法是脸上的血色褪去,变成灰白,甚至因惧怕成为土色(参阅珥二6,三15:「无光」)。所以脸上失色可能是较正确的解释。──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鸿二11狮子的洞和少壮狮子餧养之处在哪里呢?公狮、母狮、小狮游行,无人惊吓之地在那里呢?

         狮子是表征亚述的,因为亚述有力量又甚凶暴。他们的城好似狮子的洞,专将掠来的兽,放在洞内,供他们玩弄吞吃。狮子也是亚述引为光荣的象征,表征他们的国运。在亚述的王宫里,甚至饲养狮子,以色列也常以狮子为仇敌的象征(参阅耶四7,四十九19,五十17;结十九2;番三3;诗卅五17)。

         少壮狮子更是凶猛与贪婪的表征,在他们餧养之处,必是残杀许多畜类的地方。这就是尼尼微城的内情。但是现在随着城市的毁灭,这些凶暴残食的现象都消失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鸿二12公狮为小狮撕碎许多食物,为母狮掐死活物,把撕碎的,掐死的,充满他的洞穴。

         这里再用表像的言语,说明亚述的凶暴罪行。公狮可作亚述王,小狮为他的贵冑。他们每逢战败任何国家任何地方必大肆抢劫掳掠,将许多宝物放在王宫与庙宇。这些是他们的洞穴。他们将掳来的战俘,包括妇孺,也任意虐待,供他们奴役。──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鸿二13万军之耶和华说:“我与你为敌,必将你的车辆焚烧成烟,刀剑也必吞灭你的少壮狮子。我必从地上除灭你所撕碎的,你使者的声音必不再听见。

         火与刀剑是神审判的手段。火要将战车焚烧,烟气腾腾,完全烧毁。刀剑必吞灭少壮狮子,无论多么凶猛,被刀剑所灭,就全消灭了。

         撕碎的原是一些牲畜,供狮子来吞吃。这里必指战利品及俘获的人与物。神要申冤,将强者除去,亚述尼尼微的威势全都消除了。

         「你使者的声音必不再听见」,也许他们还有谈判和解的使节,但是和谈早已破裂失败。所以呈现一片死寂,没有声音,只有一片烟雾,被焚之物还冒着烟。刀剑之下只有死亡,一切活动停止了,话语止息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

 

【亚述战败的预言】

   一、亚述──预备作战(1)

   二、犹大──从荒凉中复兴(2)

   三、争战的画像(3~10)

         1.攻击(3~5)

         2.战败(6~10)

   三、亚述之狮被逐(11~13)

──《丁道尔圣经注释》

 

【第二章纲目──尼尼微倾覆】

   一、备战防守(1~2)

   二、敌军凶猛(3~5)

   三、城内失守(6~9)

   四、抵御无力(10~12)

   五、毁灭彻底(13)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那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