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6节至2章9节

1章6节至2章9节

上一篇   下一篇

                                                                    责备以色列吝啬祭物

我们是否真的爱神胜过一切?这爱是否在我们敬拜和事奉的品质上反映出来?在第二个争议中,玛拉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第一个争议中的埋怨倒过来质问百姓。其实真正需要质疑的,不是神对以色列的爱,而是以色列对神的爱。先知一方面让我们看到所有以色列民都没有尊敬神,把有残疾的牲畜献给神(1:14>一14);另一方面他表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以色列的祭司,因为他们的责任就是要防止人玷污圣所,还要审察祭物,以免有人献上瞎眼的、折伤的、有残疾的祭牲(利 22:17-25>利二十二17-25;申 15:21>申十五21,申 17;1>十七1)。
玛拉基在此用大胆的手法,企图令祭司们震慑,使他们醒悟过来。他拿他们对人的尊敬态度来对比他们对神极恶劣的藐视态度。玛拉基向他的同胞发出挑战,叫他们试把同样的礼物献给波斯的‘省长’,藉此就可试验出礼物的品质了!玛拉基的逻辑是无争论余地的。一个小小的省长、主人或父老所配得的尊荣,还要比以色列人献给神的更多,而这位神却是至高的父、上主和‘大君王’(1:6>一6、1:14>14;‘大君王’名号在一般通俗的用法上是指皇帝或宗主国君王,正如王下 18:19>王下十八19、王下 18:28>28的用法一样)。
玛拉基的挑战并没有叫祭司们动心,显然他们受迷惑,相信在论到敬拜或献祭的事情,有总比没有好,不冷不热总胜过全然冷淡。但事实上,神宁可把这种草率、不敬和虚伪的敬拜全然停止(10节;参赛 1:11-15>赛一11-15,赛 29:13>二十九13;启 3:15-16>启三15-16)。
祭司们既然没有保守圣殿的圣洁,耶和华便以一种与他们罪过相称的刑罚来警告他们;因为他们‘藐视我名’(1:6>一6),‘没有将荣耀归与我的名’(2:2>二2),他们将要‘被众人藐视,看为下贱’(2:9>二9)。由于他们污秽神(1:7>一7),神要用象征式的方法污秽他们,把祭物的粪抹在他们的脸上,除去他们事奉的资格;动物的粪土本来是应该搬到营外用火烧掉的(利 4:11-12>利四11-12),故此,现在祭司们也要同样被驱逐、被除掉(2:3>二3)。照规矩若所献的祭蒙悦纳,过犯得赎,祭司们本应祝福百姓,但现今神却要使他们的祝福变为咒诅(2:2>二2)。正如亨利马太(Matthew Henry)所言:‘以荣耀神为本的人若行为不检,没有甚么比这更污辱神的名。’

一11

是全书最具争议性的经文,特别令人置疑的是,玛拉基说当时人在‘各处’烧香,献洁净的供物,而不是遵照申命记十二章的规定,在耶路撒冷献祭(参3:3-4>三3-4,4:4>四4)。解释一章11节的秘诀在于我们对‘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地’这句子的了解。此句子所用的语法是属于末世论的用语(比较诗 50:1>诗五十1,诗 113:3>一一三3;赛 45:6>赛四十五6,赛 59:19>五十九19)。以赛亚两处经文都是指最后万邦接植过来,攀依耶和华,玛拉基亦有此含义。这方面的盼望在以赛亚书十九章19至25节和六十六章19至21节中得到更明确的定义,那里的经文说明万邦要作‘利未人’,在认可的祭坛上向耶和华献上蒙悦纳的祭(并参诗 47>诗四十七;耶 4:1-2>耶四1-2;番 2:11>番二11;亚 2:11>亚二11,亚 8:23>八23)。
玛拉基可能已考虑到这些应许在他的时代里已开始应验,外邦人已有归顺犹太教的了。但当时归顺的人极可能仍属少数,而一章11节的语气却是明目张胆的,可见玛拉基所指向的是未来更完备的应验。
先知提醒读者,耶和华的旨意是使万邦悔改归信惦,以色列蒙召成为万民的祝福,也是这计划的一部分(参3:12>三12及创 12:2-3>创十二2-3),而整个思想架构都是以圣殿为焦点(如赛2:1-5>赛二1-5)。这是玛拉基对末日之关注的典型例证(例如3:1-5>三1-5、3:17>17,4:1-4>四1-4)。这计划和旨意加强他对时人在献祭礼仪态度冷淡之谴责。先知既已揭露祭司们的虚伪──他们对神的尊敬还不及他们对世上在位者的尊崇,便在一章11节进一步谴责他们,指他们献给神的还不及万邦。有一天,万邦中那些真正被赎的民要来到神面前,献上尊贵蒙悦纳的祭(参太 8:10-12>太八10-12,在经文中耶稣亦以类似的论点来责备惦那时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