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二十九章 罗马教会从事改革(1)

历史的轨迹:二千年教会史 by 祁伯尔

第二十九章 罗马教会从事改革(1545一1563)

1.改革是全民的期望

教会巴比伦被掳(公元1309一1376年)的耻辱、大分裂(公元1378一1417年)的丑行,以及无数败德行为,使真基督徒对罗马教会感到无比伤痛,呼吁彻底改革的声音,不断地发自西欧各国。

这些呼吁改革的声音,终于使教会召开三次大会,分别在比萨、君士坦渐及巴塞尔(公元1409一1449年)举行。 但对正直的基督徒而言,这三次大会令他们非常失望,因为它们对改革教会毫无成就,相反的,情况却越来越糟。

所有败坏教会的罪恶及弊端,都集中在“教廷官吏”(curia)身上。 在教会被掳巴比伦及大分裂之后不久,教皇制便进入异教文艺复兴的影响之下。 教皇们变成世俗化的义大利贵族、一批艺术与文学的爱好者。 教皇利奥十世是一个高雅的绅士型人物,对异教文化的文艺复兴有浓厚的兴趣,他虽然生活检点,却很世俗,对属灵的事毫无兴趣;在他被封为教皇后,他说:“现在让我们来享受教皇制吧!” ;他最大的计划是在罗马建造一座雄伟辉煌的圣彼得教堂,这计划需要庞大经费,为了得到这笔钱,他大量推销赎罪券。

就是在这时,路德发出了怒吼;由于全民都已感受到改革的必要,所以路德的行动立刻得到强烈的回应。 二百多年来,期望改革的思想不断提高,汇集成一股洪流。 曾有相当长时期,罗马成功地用水坝挡住这股洪流;但教皇越将水坝筑高,水位却越往上涨。 最后,路德爆破堤防,使改教洪流倾泻在西欧各国。

2.西是乃斯(Ximenes)

路德在德国改教前,西曼乃斯已经完成在西班牙的改革。

西班牙基督徒为驱逐回教徒而战,达七百年之久。 直到公元1492年,才将摩尔人(即回教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最后一个据点格拉那达(Granada)收复。 长期与回教徒的争战,使西班牙基督徒孕育了一股狂热的宗教与爱国情操;这份情操在斐迪南与伊沙伯拉(Ferdinand and Isabella)在位期间,尤其强烈。

王后伊沙伯拉发起改革西班牙教会。 她将改革工作交给三位教会领袖,其中一位是西曼乃斯,他是方济会修士,后来成为多列杜(Toledo)大主教,是真正策划改革、推动改革、并改革成功的人物。

这次改革主要是改善圣品人员与修道士。 西曼乃斯为所有修道院订立严格规条,神甫人员强迫过道德生活。 无知、无能的圣职人员都被革职;其它人则被送进他所设立的学校中学习神学。 所有反对西曼乃斯的人都在王后之权柄下遭铲除。 王后伊沙伯拉保护西曼乃斯,使他免受教皇的干涉。 改革的结果,西班牙教会得到爱神而能干的圣职人员。

教会的其它方面则保持原状:教皇仍被尊为教会元首;圣品阶级仍然继续;天主教对祭司与圣礼的观念仍旧持守;一切圣礼、信条、礼仪、圣事都不过问;教义也毫无改变;修道院未被解散,也没受到压制。

西曼乃斯在西班牙所做的是“改革事工”而非“改教运动”。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第二十九章 罗马教会从事改革(1545一1563) 1.改革是全民的期望 教会巴比伦被掳(公元1309一1376年)的耻辱、大分裂(公元1378一1417年)的丑行,以及无数败德行为,使真基督徒对罗马教会感到无比伤痛,呼吁彻底改革的声音,不断地发自西欧各国。 这些呼吁改革的声音,终于使教会召开三次大会,分别在比萨、君士坦渐及巴塞尔(公元1409一1449年)举行。 但对正直的基督徒而言,这三次大会令他们非常失望,因为它们对改革教会毫无成就,相反的,情况却越来越糟。 所有败坏教会的罪恶及弊端,都集中在“教廷官吏”(curia)身上。 在教会被掳巴比伦及大分裂之后不久,教皇制便进入异教文艺复兴的影响之下。 教皇们变成世俗化的义大利贵族、一批艺术与文学的爱好者。 教皇利奥十世是一个高雅的绅士型人物,对异教文化的文艺复兴有浓厚的兴趣,他虽然生活检点,却很世俗,对属灵的事毫无兴趣;在他被封为教皇后,他说:“现在让我们来享受教皇制吧!” ;他最大的计划是在罗马建造一座雄伟辉煌的圣彼得教堂,这计划需要庞大经费,为了得到这笔钱,他大量推销赎罪券。 就是在这时,路德发出了怒吼;由于全民都已感受到改革的
必要,所以路德的行动立刻得到强烈的回应。 二百多年来,期望改革的思想不断提高,汇集成一股洪流。 曾有相当长时期,罗马成功地用水坝挡住这股洪流;但教皇越将水坝筑高,水位却越往上涨。 最后,路德爆破堤防,使改教洪流倾泻在西欧各国。 2.西是乃斯(Ximenes) 路德在德国改教前,西曼乃斯已经完成在西班牙的改革。 西班牙基督徒为驱逐回教徒而战,达七百年之久。 直到公元1492年,才将摩尔人(即回教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最后一个据点格拉那达(Granada)收复。 长期与回教徒的争战,使西班牙基督徒孕育了一股狂热的宗教与爱国情操;这份情操在斐迪南与伊沙伯拉(Ferdinand and Isabella)在位期间,尤其强烈。 王后伊沙伯拉发起改革西班牙教会。 她将改革工作交给三位教会领袖,其中一位是西曼乃斯,他是方济会修士,后来成为多列杜(Toledo)大主教,是真正策划改革、推动改革、并改革成功的人物。 这次改革主要是改善圣品人员与修道士。 西曼乃斯为所有修道院订立严格规条,神甫人员强迫过道德生活。 无知、无能的圣职人员都被革职;其它人则被送进他所设立的学校中学习神学。 所有反对西曼乃斯的人都
在王后之权柄下遭铲除。 王后伊沙伯拉保护西曼乃斯,使他免受教皇的干涉。 改革的结果,西班牙教会得到爱神而能干的圣职人员。 教会的其它方面则保持原状:教皇仍被尊为教会元首;圣品阶级仍然继续;天主教对祭司与圣礼的观念仍旧持守;一切圣礼、信条、礼仪、圣事都不过问;教义也毫无改变;修道院未被解散,也没受到压制。 西曼乃斯在西班牙所做的是“改革事工”而非“改教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