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叁 圣城在议论纷纷(8)

基督生平 by 焦源濂

2. 当来喝主所赐的活水(37-44节)。 到了住棚节的第八天——最后一天,犹太人称之为“最大之日”,节日的庆祝活动达到最高潮。 按当日的礼仪,所有的朝圣者要一同聚集,为整个以色列民族向神献祭。 这时必有一位祭司从西罗亚池(Siloam)打水,装在一金罐中,带至圣殿,于献早祭时,掺一些酒,浇奠在神的祭坛上。 在这整个的过程中,会众不住地欢呼歌唱,热情沸腾。 可是当宗教仪式的欢乐达到最高峰的时候,也就是这喜乐将要消失的时候(因为他们的喜乐将要随着人群的散去,而烟消云散了),因此主趁着这最后的机会,大声地呼召人到祂这里来,得“从腹中涌出来的活水”——内心永不止息的喜乐。

主耶稣的这个呼召,将信徒如何得着救恩之乐和如何被圣灵充满的秘诀,告诉了我们:

(1)“渴” 人要蒙神的恩典,必须要有渴慕寻求的心。 神绝不会施恩给那些不爱慕祂恩典的人(诗42:2,诗63:1,诗143:6;赛41:17,赛44:3)。

(2)“来” 真正渴的人,必定会千方百计地去设法解渴。 照样真正渴慕神恩的人,必定会在信仰的生活中努力追求。 主说:“到我这里来喝”。 因此,所谓追求,乃是指追求更深的认识主,建立与主之间更深的关系而言。 而不是着眼在恩典之上。 因为主是恩典的源头,与主的关系好了,何愁不得恩典(太11:28-30;约壹1:7)?

(3)“喝” 喝水乃是个人的单独行动,绝对不是别人可以代劳或共同享用的。 因此与主的关系若要进深与亲密,就必须经常有个人单独的祷告(路18:1;太6:5-8)。

(4)“信” 在与主交通时,若是蒙了神的光照、教导或鼓励与应许,就当信而顺服(加5:16-25)。

(5)“流” 顺服必须付诸行动,或在工作中,或在生活里流露出来。

(三)不同的反应(40-44节) 主的呼召并未落空,在群众中有人开始相信祂。 就是摩西所预言的那一位像他一样的先知——神亲自打发来向人说话的那一位先知(申18:15、18);又有人说祂就是基督。 可是大多数人仍然坚持主耶稣是木匠的儿子,是从加利利出来的成见! 认为主的身分、背景与圣经的预言不合,因而坚决不信。 结果,因论点的分歧,众人起了分争。 反对主的人中,有人又想捉拿主,可是始终不敢付诸行动。 不幸的是,这种因对主耶稣认识分歧而起的分争,在教会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停止过。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2. 当来喝主所赐的活水(37-44节)。 到了住棚节的第八天——最后一天,犹太人称之为“最大之日”,节日的庆祝活动达到最高潮。 按当日的礼仪,所有的朝圣者要一同聚集,为整个以色列民族向神献祭。 这时必有一位祭司从西罗亚池(Siloam)打水,装在一金罐中,带至圣殿,于献早祭时,掺一些酒,浇奠在神的祭坛上。 在这整个的过程中,会众不住地欢呼歌唱,热情沸腾。 可是当宗教仪式的欢乐达到最高峰的时候,也就是这喜乐将要消失的时候(因为他们的喜乐将要随着人群的散去,而烟消云散了),因此主趁着这最后的机会,大声地呼召人到祂这里来,得“从腹中涌出来的活水”——内心永不止息的喜乐。 主耶稣的这个呼召,将信徒如何得着救恩之乐和如何被圣灵充满的秘诀,告诉了我们: (1)“渴” 人要蒙神的恩典,必须要有渴慕寻求的心。 神绝不会施恩给那些不爱慕祂恩典的人(诗42:2,诗63:1,诗143:6;赛41:17,赛44:3)。 (2)“来” 真正渴的人,必定会千方百计地去设法解渴。 照样真正渴慕神恩的人,必定会在信仰的生活中努力追求。 主说:“到我这里来喝”。 因此,所谓追求,乃是指追求更深的认识主,建立与主之间
更深的关系而言。 而不是着眼在恩典之上。 因为主是恩典的源头,与主的关系好了,何愁不得恩典(太11:28-30;约壹1:7)? (3)“喝” 喝水乃是个人的单独行动,绝对不是别人可以代劳或共同享用的。 因此与主的关系若要进深与亲密,就必须经常有个人单独的祷告(路18:1;太6:5-8)。 (4)“信” 在与主交通时,若是蒙了神的光照、教导或鼓励与应许,就当信而顺服(加5:16-25)。 (5)“流” 顺服必须付诸行动,或在工作中,或在生活里流露出来。 (三)不同的反应(40-44节) 主的呼召并未落空,在群众中有人开始相信祂。 就是摩西所预言的那一位像他一样的先知——神亲自打发来向人说话的那一位先知(申18:15、18);又有人说祂就是基督。 可是大多数人仍然坚持主耶稣是木匠的儿子,是从加利利出来的成见! 认为主的身分、背景与圣经的预言不合,因而坚决不信。 结果,因论点的分歧,众人起了分争。 反对主的人中,有人又想捉拿主,可是始终不敢付诸行动。 不幸的是,这种因对主耶稣认识分歧而起的分争,在教会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停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