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灵魂和肉体的二元化

中庸系统神学 by 陈慰中

灵魂和肉体的二元化

上帝继续对亚当说,“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尘土。 因为你是从土而来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JOSEPH SCHUMPETER,约瑟·舒彼得,有这么一句话,“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自灭。” 资方和劳方,雇主和雇员,企业和职工,都富有创造性,为自己的利益辩护。 这是出于人性生存私欲,吃了禁果以后更加会应用分别善恶的辩证来坚持吾善彼恶的立场。 无论资方也好,劳方也好,双方要生存都必须汗流满面才得糊口。 一般人以为劳方才流汗,其实资方雇主们也要流汗,可能花费心血,每天工作不只8小时,才能维持企业的稳定。 因此大家都,“必汗流满面才能糊口。”

流汗糊口以后,劳资双方都要归土。 因为人类是从土而来,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人类离开生命之树以后,尽管分别善恶,为生存辩证,到终点还要归返尘土。

“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道本无形无名。 道成形必有正名。 无形之尘土非人。 人乃有形尘土。 “你是从土而出的,”乃有形尘土。 “仍要归于尘土,”乃归于无形尘土。 “你本是尘土。” 人乃有形之尘土,人生过程是终身劳苦,汗流满面,从有形之尘而来,往无形之尘土而归,其中值以夸口的,不过是糊口过日吧。

耶稣说,“你们的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人性除了有软弱的尘土肉体以外,还有内在的愿意心灵。 人性有心与物,心与物之交感也。 礼记乐记篇载,“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 人心之动态会受感于物。 周大夫关尹子五鉴篇载,“物我交,心生。” “物生于土,终变于土,事生于意,终变于意。” “情生于心,心生于性。 情,波也。 心,流也。 性,水也。” “心感物,不生心生情。 物交心,不生物生识。 物尚非真,何况于识。 识尚非真,何况于情。” “是以万物之来,我皆对之以性,而不对这以心。”

在人生过程中,有形尘土的肉体,归回无形尘土时,有心物交感。 这种交感是关尹子所称的,“物交心,不生物生识。” 有形归无形乃因“反者道之动。” 在这个过程中,“不生物生识”。 此“识”乃人性意识,自我意识概念,是人生归无形的意识概念,使人类有虚空的感觉,使人类灵魂饥饿,寻求人生意义。 但是所追求的是什么东西呢? 关尹子说,“物交心,不生物生识。 物尚非真,何况于识,识尚非真,何况于情。”

意思是,人生过程的自我意识概念,是从物影响心而来。 物本身是暂时性的,怎样会产生真理的意识概念呢? 换句话说,能腐化的事物怎能产生永恒的真理呢? 人类还没有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以前,是靠生命之树而活。 吃生命之果子的人类是永生的,没有死亡,没有归土的意识概念。 吃了分别善恶树果以后,就要从有形归回无形了,并且在自我意识概念之里产生了由,“物尚非真,何况于识,”的意识,这就是分别善恶的辩证法。

生命之树乃永生之道。 分别善恶之树,尤其是吾善彼恶的辩证是离开生命之大道。 庄子在他的齐物论有载,“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 意思是,

人生要寻找,追求才能找到真道,并且在寻找真道时候常碰到真假,是非等事。 真道好像隐藏,人们所寻找到的只有一小部分。 就以一小部分真道成立为一学派。 道因隐藏,故各派学说就长篇大论,是非就产生,争论就开始,连儒家与墨家二学派也有彼此争论,批评对方所无的,攻击对方所有的,吾是彼非。 庄子说,是非的争论越利害,真道的损失越多。 圣人不争论是非,因为各方面的意见都有对的地方,都有错的地方。 所以圣人“照之于天,”用天上生命的道来衡量。

人类失道以后就产生是非,人类吃了分别善恶果子以后也产生是非,吾善彼恶,此是彼非,都是属于科学逻辑的分析,而失去“照之以天”的生命之道。 耶稣说,“你们的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科学就用逻辑来分别这句话的善恶,说,人性的心灵是善的,肉体是恶的。

中国传统的人性论阴阳相辅相成,心物交感可以冲气以为和。 西方的人性论是此善彼恶的辩证法。 唯心论否定物质,唯物论否定心灵,甚至导致斗争,都乃以吾善彼恶的分别来决定。 在这方面最明显的是第三世纪新柏拉图主义创始人,普罗提诺,PLOTINUS。 新柏拉图主义已经在著者的“中庸辩证法”一书详细介绍过,在此不再多提。 不过简单说,普罗提诺认为人的灵魂是至善,至美,圣洁和永存的。 他说,“灵魂虽在身体里,但却是一个高尚的东西。” “凡是有肉体的,带有物质的,都是属罪的东西。” 中国的人性有阴阳,也有善恶论,虽有善恶但没有否定灵魂或物质的肉体。

普罗提诺主张把灵魂和身体分开,“好多次我被提升脱离了肉体”。 “灵魂往上升高时……从此高峰达到另高峰,在这途程得到胜利。” 他不但分别内在的人性善恶,还把人的灵魂和肉体矛盾对立起来,使灵魂和肉体敌对,然后分裂,否定身体,否定物质世界,把精神和物质二元化,只有在非物质的情况下才能与上帝同在。

普罗提诺的精神是绝对化的,故有唯心之称,“到处都有精神的园心,其园周则毫无境地”。 这种分别善恶的辩证没有灵魂和肉体的相辅相成,没有使无形之道变成有形之道机会,否认有形之道的正名和心物交感。 普罗提诺的理想世界是抽象之道,不是有形之道,因此他也否定了道成肉身。 无形之道就不可藉童贞马利亚的身体怀孕,道成肉身,住在人间。 普罗提诺的灵魂和肉体分别善恶辩证法是违反福音的原则。 在柏拉图的宇宙里,物质的世界是远离完善上帝。 所以人类要不断追求那看不见的理想,那外在的美善,客观的,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

西方古代哲学的最终目的,可以说是寻求宇宙中永恒不变的真理。 真理只有一个,不可能同时有二个,普罗提诺的真理是纯粹的灵魂,而不是腐化的肉体,因此灵魂和肉体被二元化了。 逻辑是分析,然后否定,解决事物的矛盾,分别善恶,追求真理。 凡用逻辑来寻找真理的,很容易把自然界相辅相成的事物造成对立敌视,然后再否定任何一边,使中庸的调和受损失。

13世纪德国的神学家,麦斯德·艾克哈特,MEISTER ECKHART,他继承了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发展辩证法的否定概念。 他认为人类的得救是灵魂的活动,这灵魂的活动乃否定的活动。 灵魂的否定是“自我。” 这就是“自我消灭”的学说。 所以艾克哈特的自我消灭否定是要使灵魂完全脱离任何被造的物质,使灵魂自由与上帝联合,永远活在真理之内。 灵魂与肉体的对立,就被否定统一了。 所以否定乃对立统一的工具。 从社会角度来说,有对立的阶级,要用斗争的办法来否定,使某个阶级来统一矛盾。 这是西方辩证法的演进。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灵魂和肉体的二元化 上帝继续对亚当说,“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尘土。 因为你是从土而来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JOSEPH SCHUMPETER,约瑟·舒彼得,有这么一句话,“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自灭。” 资方和劳方,雇主和雇员,企业和职工,都富有创造性,为自己的利益辩护。 这是出于人性生存私欲,吃了禁果以后更加会应用分别善恶的辩证来坚持吾善彼恶的立场。 无论资方也好,劳方也好,双方要生存都必须汗流满面才得糊口。 一般人以为劳方才流汗,其实资方雇主们也要流汗,可能花费心血,每天工作不只8小时,才能维持企业的稳定。 因此大家都,“必汗流满面才能糊口。” 流汗糊口以后,劳资双方都要归土。 因为人类是从土而来,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人类离开生命之树以后,尽管分别善恶,为生存辩证,到终点还要归返尘土。 “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道本无形无名。 道成形必有正名。 无形之尘土非人。 人乃有形尘土。 “你是从土而出的,”乃有形尘土。 “仍要归于尘土,”乃归于无形尘土。 “你本是尘土。” 人乃有形之尘土,人生过
程是终身劳苦,汗流满面,从有形之尘而来,往无形之尘土而归,其中值以夸口的,不过是糊口过日吧。 耶稣说,“你们的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人性除了有软弱的尘土肉体以外,还有内在的愿意心灵。 人性有心与物,心与物之交感也。 礼记乐记篇载,“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 人心之动态会受感于物。 周大夫关尹子五鉴篇载,“物我交,心生。” “物生于土,终变于土,事生于意,终变于意。” “情生于心,心生于性。 情,波也。 心,流也。 性,水也。” “心感物,不生心生情。 物交心,不生物生识。 物尚非真,何况于识。 识尚非真,何况于情。” “是以万物之来,我皆对之以性,而不对这以心。” 在人生过程中,有形尘土的肉体,归回无形尘土时,有心物交感。 这种交感是关尹子所称的,“物交心,不生物生识。” 有形归无形乃因“反者道之动。” 在这个过程中,“不生物生识”。 此“识”乃人性意识,自我意识概念,是人生归无形的意识概念,使人类有虚空的感觉,使人类灵魂饥饿,寻求人生意义。 但是所追求的是什么东西呢? 关尹子说,“物交心,不生物生识。 物尚非真,何况于识,识尚非真,何况于情。” 意思是,人生过程的自
我意识概念,是从物影响心而来。 物本身是暂时性的,怎样会产生真理的意识概念呢? 换句话说,能腐化的事物怎能产生永恒的真理呢? 人类还没有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以前,是靠生命之树而活。 吃生命之果子的人类是永生的,没有死亡,没有归土的意识概念。 吃了分别善恶树果以后,就要从有形归回无形了,并且在自我意识概念之里产生了由,“物尚非真,何况于识,”的意识,这就是分别善恶的辩证法。 生命之树乃永生之道。 分别善恶之树,尤其是吾善彼恶的辩证是离开生命之大道。 庄子在他的齐物论有载,“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 意思是, 人生要寻找,追求才能找到真道,并且在寻找真道时候常碰到真假,是非等事。 真道好像隐藏,人们所寻找到的只有一小部分。 就以一小部分真道成立为一学派。 道因隐藏,故各派学说就长篇大论,是非就产生,争论就开始,连儒家与墨家二学派也有彼此争论,批
评对方所无的,攻击对方所有的,吾是彼非。 庄子说,是非的争论越利害,真道的损失越多。 圣人不争论是非,因为各方面的意见都有对的地方,都有错的地方。 所以圣人“照之于天,”用天上生命的道来衡量。 人类失道以后就产生是非,人类吃了分别善恶果子以后也产生是非,吾善彼恶,此是彼非,都是属于科学逻辑的分析,而失去“照之以天”的生命之道。 耶稣说,“你们的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科学就用逻辑来分别这句话的善恶,说,人性的心灵是善的,肉体是恶的。 中国传统的人性论阴阳相辅相成,心物交感可以冲气以为和。 西方的人性论是此善彼恶的辩证法。 唯心论否定物质,唯物论否定心灵,甚至导致斗争,都乃以吾善彼恶的分别来决定。 在这方面最明显的是第三世纪新柏拉图主义创始人,普罗提诺,PLOTINUS。 新柏拉图主义已经在著者的“中庸辩证法”一书详细介绍过,在此不再多提。 不过简单说,普罗提诺认为人的灵魂是至善,至美,圣洁和永存的。 他说,“灵魂虽在身体里,但却是一个高尚的东西。” “凡是有肉体的,带有物质的,都是属罪的东西。” 中国的人性有阴阳,也有善恶论,虽有善恶但没有否定灵魂或物质的肉体。 普罗提诺主张把
灵魂和身体分开,“好多次我被提升脱离了肉体”。 “灵魂往上升高时……从此高峰达到另高峰,在这途程得到胜利。” 他不但分别内在的人性善恶,还把人的灵魂和肉体矛盾对立起来,使灵魂和肉体敌对,然后分裂,否定身体,否定物质世界,把精神和物质二元化,只有在非物质的情况下才能与上帝同在。 普罗提诺的精神是绝对化的,故有唯心之称,“到处都有精神的园心,其园周则毫无境地”。 这种分别善恶的辩证没有灵魂和肉体的相辅相成,没有使无形之道变成有形之道机会,否认有形之道的正名和心物交感。 普罗提诺的理想世界是抽象之道,不是有形之道,因此他也否定了道成肉身。 无形之道就不可藉童贞马利亚的身体怀孕,道成肉身,住在人间。 普罗提诺的灵魂和肉体分别善恶辩证法是违反福音的原则。 在柏拉图的宇宙里,物质的世界是远离完善上帝。 所以人类要不断追求那看不见的理想,那外在的美善,客观的,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 西方古代哲学的最终目的,可以说是寻求宇宙中永恒不变的真理。 真理只有一个,不可能同时有二个,普罗提诺的真理是纯粹的灵魂,而不是腐化的肉体,因此灵魂和肉体被二元化了。 逻辑是分析,然后否定,解决事物的矛盾,分别善恶,追求真理
。 凡用逻辑来寻找真理的,很容易把自然界相辅相成的事物造成对立敌视,然后再否定任何一边,使中庸的调和受损失。 13世纪德国的神学家,麦斯德·艾克哈特,MEISTER ECKHART,他继承了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发展辩证法的否定概念。 他认为人类的得救是灵魂的活动,这灵魂的活动乃否定的活动。 灵魂的否定是“自我。” 这就是“自我消灭”的学说。 所以艾克哈特的自我消灭否定是要使灵魂完全脱离任何被造的物质,使灵魂自由与上帝联合,永远活在真理之内。 灵魂与肉体的对立,就被否定统一了。 所以否定乃对立统一的工具。 从社会角度来说,有对立的阶级,要用斗争的办法来否定,使某个阶级来统一矛盾。 这是西方辩证法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