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7、耶利米的呼声(三)

史百克文集 by 史百克

「他们不认识基督,不明白每安息日所读众先知的呼声……」(徒十三 27另译)。
  「那一个先知,不是你们祖宗逼迫呢?」(徒七52)。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注意的,专在耶利米呼声中的许多特色。在我们开始看另一位先知之前,还要再题起耶利米,那具有代表性与涵盖性的地位。读者中也许有人会诧异,在探讨先知的职事时,为甚么我们从耶利米开始。大部分读者可能把以赛亚排在首位。「耶利米书」并不是一卷读来轻松,令人愉快的先知书。以赛亚书比较受人喜爱,可读性高得多。对于先知书我们可以各有偏爱;姑不论我们的偏爱如何,我们以耶利米开始是有理由的,我们所以这么作,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
  所以给耶利米优先,主要的原因是他比其它的先知,更完全地突显出所有先知的特色。我们若细看所有的先知,能看出他们身上那么多不同的特征:忧愁、盼望、绝望、喜乐、痛苦、光明、黑暗、爱、忿……等等。每一位先知可能拥有不只一方面的特色,但各人具有某种最显着的特色。我们可以按着一位先知的特性,说「这是……先知」(中间可以加上对他的描述)。当我们看耶利米时,他所具有的许多特色,使我们对他的印象很深刻。耶利米具有一种概括性的特色。如果他给我们的印象是眼泪与忧愁,交替着的是他也给我们盼望和应许、神的主权,与救恩之日的来临。这里的要点是,交织在一起的这许多特色,构成了先知职事的呼召与托付。我们要从耶利米身上,来看其中的一些特色。在《先知的职事》与《神对人失职的反应》这两本书中,我们曾充分地讨论过这事。在此再题说几点,也有帮助。先知与先知的职事是:
  神恢复行动的焦点
  这意指先知职事的功用,总是在事情偏离了神完满的心意时引进的。但这话的意义还不止如此。这种偏离的势力,和先知的职事起了正面的冲突。在这种职事中,没有被动地顺应环境,也没有妥协或姑息。可能有呼吁、恳求、眼泪,与忧伤,但对属灵衰退的争战,从不休兵。这从塞缪尔开始的众先知身上,都十分明显。他们都是争战的勇土,耶稣基督自己是这些勇土的首领。神有一个心意,是一个丰满的心意,这心意神已经启示出来。圣经所记载的,正是神为着充分实现祂这心意的争战史。在受造之物的里面,有一种急剧衰退的成分。若任凭它随着本性衰退,就会荒芜杂乱到失去常态。若不阻止这种下坠的趋势,它就不可能上升。圣经明说这种成分的引入,是人类跨出那惊人堕落的一步,所造成后果的一部分,以至荆棘与蒺藜永远作了错失了方向的表征;要抗衡那个趋势,必赖汗流满面地战斗。这种与生俱来的紧张状态,显明在人类与属神事物的关系上。在属神事物的历史上,我们看见神作事,人打岔,然后是神再作。
  正如我们所说的,先知的职事就在这冲突的中心尽功用。我们在这篇信息开头所引的第二处经文,正说明这一点。事实上,司提反殉道的原因,也在于此。
  「那一个先知,不是你们祖宗逼迫呢?」
  因为要成全这种职事,必须对避难就易的意愿,这种难以矫正的积习,予以严峻的抗拒。所以那些受托付,承担这种职事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像耶利米那样,甚至被人认为是罔顾百姓利益的。这也许是耶利米会像摩西和以赛亚那样,畏缩不敢承担这职事的原因。当子耶利米对耶和华说:「我不知怎样说,因为我是年幼的」,他是说出自己的感受,觉得自己并不具备,先知去「说」预言的资格。这个职事对他而言,并无吸引力;他不像今天的许多人,有讲道欲,喜欢讲道。耶利米必须被迫,不顾自认无力承担的感觉,因为耶利米清楚知道,作为一个先知,将遭受怎样的反对,他后来所经历的,的确不出他之所料。然而众先知虽然经历了所遭受的一切,他们却仍存活,证明神是与他们同在,是祂呼召他们,他看他们的职事非常重要,十分宝贵。
  恢复失落的价值、失去的标准,与失落属灵的度量的职事,对承担这种职事的人而言,是一条孤单的道路。众先知都是历经非常孤单的人,成全他们职事的代价极大。
  面对着所要应付的巨大局面,耶利米真是觉得自己像个年幼的孩子,无能承担;虽然他自认不适重任的感觉,无疑是耶和华所赞赏,但耶和华却不容祂的仆人,将祂(神)局限在耶利米的度量里。这正是圣经中,看似矛盾的事之一。神虽然留意使祂的仆人,知道自己的软弱和贫穷,祂却不容许他们,以此作为推辞不接受托付的借口。所以,当使徒在无能承担的巨大重压之下喊着说,「这事谁能当得起呢?」 随后他又回答了他自己的惊叹:「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神」(林后二16,三5)。耶利米为着软弱的呼喊,也得了回应:「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国之上」。神对这位先知和所有的先知说:「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十二9)
  我们不可忘记,以斯拉记、尼赫迈亚记、撒迦利亚书,和其它几卷书,都是耶利米尽职的明确结果(见代下三十六22,拉一1)。
  我们也当记得,耶利米的职事与苦难,在遗民身上得到了伸冤。首先是归回的遗民,重建了圣殿和城墙、并耶路撒冷。这里所说遗民的归回与重建,不只是历史也是预言;所说的不单是当时的遗民,也是指永远的、属灵的遗民。因为使徒保罗用同样的这个真理,说到属天的锡安--就是新的以色列时,以色列的遗民也包括在内(罗九27~33)。不错,他所引的是出自以赛亚书;但是就如我们所曾说,众先知的职事,都与神恢复的行动有关;而有分于那恢复的,总是一班遗民。启示录中的得胜者,岂不就是末后的遗民,具体彰显了神丰满的心意么?在启示录开头的几章中,我们看见明显的衰退。我们要留意,不可将神丰满旨意的标准降低。以色列人中的假先知,并非神从未召他们承担先知的职事。他们都曾在先知学校中,接受训练,为要承接伊莱贾、伊莱沙等先知的优良传统。他们所以成了假先知,是由于他们在职事上呈现了,衰退、妥协、以自己的利益为前提;因此他们所尽的不再是属灵的职分,他们是利用职务,博取大众的欢迎;只用智谋、不问原则;为求众人的喜悦,言词哗众取宠;他们对于所受的托付与职责,不肯付出重大的代价。
  衡量我们职事的准绳,至终将是:「神的百姓曾否因着我们在他们中间,从我们得着永远性质的益处?或者他们失去了神要他们所得着的?」 责任是在于我们,还是在于神的百姓呢?这就是众先知「呼声」的总和。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他们不认识基督,不明白每安息日所读众先知的呼声……」(徒十三 27另译)。  「那一个先知,不是你们祖宗逼迫呢?」(徒七52)。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注意的,专在耶利米呼声中的许多特色。在我们开始看另一位先知之前,还要再题起耶利米,那具有代表性与涵盖性的地位。读者中也许有人会诧异,在探讨先知的职事时,为甚么我们从耶利米开始。大部分读者可能把以赛亚排在首位。「耶利米书」并不是一卷读来轻松,令人愉快的先知书。以赛亚书比较受人喜爱,可读性高得多。对于先知书我们可以各有偏爱;姑不论我们的偏爱如何,我们以耶利米开始是有理由的,我们所以这么作,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  所以给耶利米优先,主要的原因是他比其它的先知,更完全地突显出所有先知的特色。我们若细看所有的先知,能看出他们身上那么多不同的特征:忧愁、盼望、绝望、喜乐、痛苦、光明、黑暗、爱、忿……等等。每一位先知可能拥有不只一方面的特色,但各人具有某种最显着的特色。我们可以按着一位先知的特性,说「这是……先知」(中间可以加上对他的描述)。当我们看耶利米时,他所具有的许多特色,使我们对他的印象很深刻。耶利米具有一种概括性的特色。如果他给我们的印象是
眼泪与忧愁,交替着的是他也给我们盼望和应许、神的主权,与救恩之日的来临。这里的要点是,交织在一起的这许多特色,构成了先知职事的呼召与托付。我们要从耶利米身上,来看其中的一些特色。在《先知的职事》与《神对人失职的反应》这两本书中,我们曾充分地讨论过这事。在此再题说几点,也有帮助。先知与先知的职事是:  神恢复行动的焦点  这意指先知职事的功用,总是在事情偏离了神完满的心意时引进的。但这话的意义还不止如此。这种偏离的势力,和先知的职事起了正面的冲突。在这种职事中,没有被动地顺应环境,也没有妥协或姑息。可能有呼吁、恳求、眼泪,与忧伤,但对属灵衰退的争战,从不休兵。这从塞缪尔开始的众先知身上,都十分明显。他们都是争战的勇土,耶稣基督自己是这些勇土的首领。神有一个心意,是一个丰满的心意,这心意神已经启示出来。圣经所记载的,正是神为着充分实现祂这心意的争战史。在受造之物的里面,有一种急剧衰退的成分。若任凭它随着本性衰退,就会荒芜杂乱到失去常态。若不阻止这种下坠的趋势,它就不可能上升。圣经明说这种成分的引入,是人类跨出那惊人堕落的一步,所造成后果的一部分,以至荆棘与蒺藜永远作了错失了方向的表征;要抗
衡那个趋势,必赖汗流满面地战斗。这种与生俱来的紧张状态,显明在人类与属神事物的关系上。在属神事物的历史上,我们看见神作事,人打岔,然后是神再作。  正如我们所说的,先知的职事就在这冲突的中心尽功用。我们在这篇信息开头所引的第二处经文,正说明这一点。事实上,司提反殉道的原因,也在于此。  「那一个先知,不是你们祖宗逼迫呢?」  因为要成全这种职事,必须对避难就易的意愿,这种难以矫正的积习,予以严峻的抗拒。所以那些受托付,承担这种职事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像耶利米那样,甚至被人认为是罔顾百姓利益的。这也许是耶利米会像摩西和以赛亚那样,畏缩不敢承担这职事的原因。当子耶利米对耶和华说:「我不知怎样说,因为我是年幼的」,他是说出自己的感受,觉得自己并不具备,先知去「说」预言的资格。这个职事对他而言,并无吸引力;他不像今天的许多人,有讲道欲,喜欢讲道。耶利米必须被迫,不顾自认无力承担的感觉,因为耶利米清楚知道,作为一个先知,将遭受怎样的反对,他后来所经历的,的确不出他之所料。然而众先知虽然经历了所遭受的一切,他们却仍存活,证明神是与他们同在,是祂呼召他们,他看他们的职事非常重要,十分宝贵。  恢复失
落的价值、失去的标准,与失落属灵的度量的职事,对承担这种职事的人而言,是一条孤单的道路。众先知都是历经非常孤单的人,成全他们职事的代价极大。  面对着所要应付的巨大局面,耶利米真是觉得自己像个年幼的孩子,无能承担;虽然他自认不适重任的感觉,无疑是耶和华所赞赏,但耶和华却不容祂的仆人,将祂(神)局限在耶利米的度量里。这正是圣经中,看似矛盾的事之一。神虽然留意使祂的仆人,知道自己的软弱和贫穷,祂却不容许他们,以此作为推辞不接受托付的借口。所以,当使徒在无能承担的巨大重压之下喊着说,「这事谁能当得起呢?」 随后他又回答了他自己的惊叹:「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神」(林后二16,三5)。耶利米为着软弱的呼喊,也得了回应:「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国之上」。神对这位先知和所有的先知说:「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十二9)  我们不可忘记,以斯拉记、尼赫迈亚记、撒迦利亚书,和其它几卷书,都是耶利米尽职的明确结果(见代下三十六22,拉一1)。  我们也当记得,耶利米的职事与苦难,在遗民身上得到了伸冤。首先是归回的遗民,重建了圣殿和城墙、并耶路撒冷。这里所说遗民的归回与重建,不只是历史也是预言;
所说的不单是当时的遗民,也是指永远的、属灵的遗民。因为使徒保罗用同样的这个真理,说到属天的锡安--就是新的以色列时,以色列的遗民也包括在内(罗九27~33)。不错,他所引的是出自以赛亚书;但是就如我们所曾说,众先知的职事,都与神恢复的行动有关;而有分于那恢复的,总是一班遗民。启示录中的得胜者,岂不就是末后的遗民,具体彰显了神丰满的心意么?在启示录开头的几章中,我们看见明显的衰退。我们要留意,不可将神丰满旨意的标准降低。以色列人中的假先知,并非神从未召他们承担先知的职事。他们都曾在先知学校中,接受训练,为要承接伊莱贾、伊莱沙等先知的优良传统。他们所以成了假先知,是由于他们在职事上呈现了,衰退、妥协、以自己的利益为前提;因此他们所尽的不再是属灵的职分,他们是利用职务,博取大众的欢迎;只用智谋、不问原则;为求众人的喜悦,言词哗众取宠;他们对于所受的托付与职责,不肯付出重大的代价。  衡量我们职事的准绳,至终将是:「神的百姓曾否因着我们在他们中间,从我们得着永远性质的益处?或者他们失去了神要他们所得着的?」 责任是在于我们,还是在于神的百姓呢?这就是众先知「呼声」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