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12 好得不可思议

无语问上帝 by 杨腓力

卷一 阴影中的上帝
  第二部 屡屡寻见的天父
  12 好得不可思议
  哀伤逐渐融去,
  好像五月的雪,
  不知道什么是冷的一般。
  ——————赫伯特《花》
  苏格兰传道士名作家乔治。麦当努,有次跟他儿子谈到天堂及世界末了时会发生的种种事情。这个儿子想象入神,不禁叹息说:“这种事简直好得叫人不敢相信。”麦当努却微笑说:“不,就是因为这种事这么好,所以一定是真的!”
  能有什么比“盼望”更触摸人心的深入?童话故事会千年绵延不断地被传讲,就是因着盼望幸福快乐的结尾,勇敢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终要得救,邪恶巫婆至终必不得好下场。星期六上午电视里播出成打的卡通片,无不是传送这类信息,而观赏入神的儿童年纪还太小,根本无法接受悲惨的结尾。而在现实中,在战乱里,做母亲的紧紧搂着胸前的孩儿拍头安抚,轻声低语:别怕,没关系。即使身旁的战火愈逼愈近。
  这种盼望是从何而起的?托尔金在解释千古传诵的童话故事里为什么会有这种盼望,他说:
  [童话故事]并不排除……悲伤和挫败的情节;这些安排是为了衬托其后获救的快乐;不过童话故事摒弃终局时全盘皆输(你可找到许多佐证)……即使沦落悲伤痛苦的城堡时,仍会透出一丝快乐的曙光。
  先知书的信息如果没有以下这个最后的宣告,就不会结束,先知总是大声宣告:世界不会以全盘皆输来作结尾,而会是欢欢喜喜地结束。尽管每位先知都战兢着预言以色列人所要遭受的天灾人祸,但十七本先知书中,所有的先知最后都以带着希望的话作为结束。受伤的恋人,将从伤痛中复原。因此以赛亚的应许说:“我离弃你不过片时,却要施大恩将你收回。”
  先知这样的喊叫,好似鸣禽,带出另一世界才有的喜乐。在世界的末了,上帝要把全地仿佛地毯一般卷起来,然后再重新编织。野狼与羔羊要在草场上一起喂食,猛狮与牛犊要和平地并肩起坐。
  玛拉基收说,有一天我们要出来跳跃,如圈里的肥犊。到那时就没有惧怕,也没有痛苦,婴儿不致死亡,再也没有眼泪。各国之中,和平像流水一般,所有的武器也化作农具。到那时,没有人会再埋怨上帝隐藏不为所见。因为他的荣耀充满全地,连太阳的光芒都要显为黯淡。
  对先知而言,人类的历史不是个结束,而只是个过程。它是介于伊甸园和上帝要重新建造的新天新地之间的一段插曲。现今许多事情看来好像混乱不堪,但其实上帝是很笃定地在控制一切,有一天他必要显明他自己。
  当下
  但是现阶段该怎么办?我们一切对上帝的失望的疑惑,难道必须等到死后,才能获得真正的解答?当先知们逐一凋萎时,以色列民再一次面临上帝的静默:“我们不见我们的标帜,不再有先知,我们内中也没有人知道这灾祸要到几时?上帝啊,敌人辱骂要到几时呢?仇敌亵渎你的名,要到永远吗?”
  被逐出故士,再沦为奴,以色列民对先知们预言的那位拯救者、安乐的美景,望眼欲穿。几十年几百年下来,各个帝国——巴比伦、波斯、埃及、希腊、叙利亚、罗马——兴起又衰亡,而以色列民就像门前的擦鞋毡一般任他们践踏欺侮,甚至整个民族都快濒临消迹绝种的命运。
  没有摩西似的人物出现来带领他们脱离困境,也没有以利亚似的先知从天降大火行神迹奇事,更没有荣光照耀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所剩下只是希律王因好大喜功而修复一半的建筑,低廉无比的景象,只是引来更多的嘲讽,而毫无荣耀可言。
  到旧约时代结束时,上帝照他先前所说的,掩面把自己隐藏起来,整个世界变得一片昏暗。要说二十五个世纪之后我们对上帝的那份落寞感,比起当年的以色列人,还只不过算是一点影子而已。今天我们来看那个时候,也许能很理智地分析说,如果上帝太亲近了,对他们有哪些“害处”:上帝的光太强烈会伤到他们,锐不可当,也不能光照他们的信心。同时,也会为他们投射未来的美景而安慰说,毕竟上帝有一天要赐下永生,没有眼泪,没有痛苦,能转换成另一种形象,可以承受得住上帝的同在。但是,处于现阶段当下的那份感受却叫人难以忍受。那股伤心失落,不得安息的心境又该如何排解?
  从玛拉基书到马太福音之间,四百年无声无息的光景,道出了以色列人对上帝极深的失望。上帝真的顾念吗?上帝还活着吗?他根本像耳聋一样听不见以色列人的祈祷。不过,尽管如此,以色列人还存有一丝盼望——弥赛亚的降临。因为除此之外,他们没有别的可以期待。
  上帝曾问:“我还能做什么?”还有别的。如果他不能借着大能来取胜,就要借着苦难来赢得。
  上帝与我们一同悲泣,好叫有一日,我们可以和他下起欢笑。
  ————莫尔特曼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卷一 阴影中的上帝  第二部 屡屡寻见的天父  12 好得不可思议  哀伤逐渐融去,  好像五月的雪,  不知道什么是冷的一般。  ——————赫伯特《花》  苏格兰传道士名作家乔治。麦当努,有次跟他儿子谈到天堂及世界末了时会发生的种种事情。这个儿子想象入神,不禁叹息说:“这种事简直好得叫人不敢相信。”麦当努却微笑说:“不,就是因为这种事这么好,所以一定是真的!”  能有什么比“盼望”更触摸人心的深入?童话故事会千年绵延不断地被传讲,就是因着盼望幸福快乐的结尾,勇敢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终要得救,邪恶巫婆至终必不得好下场。星期六上午电视里播出成打的卡通片,无不是传送这类信息,而观赏入神的儿童年纪还太小,根本无法接受悲惨的结尾。而在现实中,在战乱里,做母亲的紧紧搂着胸前的孩儿拍头安抚,轻声低语:别怕,没关系。即使身旁的战火愈逼愈近。  这种盼望是从何而起的?托尔金在解释千古传诵的童话故事里为什么会有这种盼望,他说:  [童话故事]并不排除……悲伤和挫败的情节;这些安排是为了衬托其后获救的快乐;不过童话故事摒弃终局时全盘皆输(你可找到许多佐证)……即使沦落悲伤痛苦的城堡时,仍会透出一丝快乐的曙光
。  先知书的信息如果没有以下这个最后的宣告,就不会结束,先知总是大声宣告:世界不会以全盘皆输来作结尾,而会是欢欢喜喜地结束。尽管每位先知都战兢着预言以色列人所要遭受的天灾人祸,但十七本先知书中,所有的先知最后都以带着希望的话作为结束。受伤的恋人,将从伤痛中复原。因此以赛亚的应许说:“我离弃你不过片时,却要施大恩将你收回。”  先知这样的喊叫,好似鸣禽,带出另一世界才有的喜乐。在世界的末了,上帝要把全地仿佛地毯一般卷起来,然后再重新编织。野狼与羔羊要在草场上一起喂食,猛狮与牛犊要和平地并肩起坐。  玛拉基收说,有一天我们要出来跳跃,如圈里的肥犊。到那时就没有惧怕,也没有痛苦,婴儿不致死亡,再也没有眼泪。各国之中,和平像流水一般,所有的武器也化作农具。到那时,没有人会再埋怨上帝隐藏不为所见。因为他的荣耀充满全地,连太阳的光芒都要显为黯淡。  对先知而言,人类的历史不是个结束,而只是个过程。它是介于伊甸园和上帝要重新建造的新天新地之间的一段插曲。现今许多事情看来好像混乱不堪,但其实上帝是很笃定地在控制一切,有一天他必要显明他自己。  当下  但是现阶段该怎么办?我们一切对上帝的失望的疑惑,
难道必须等到死后,才能获得真正的解答?当先知们逐一凋萎时,以色列民再一次面临上帝的静默:“我们不见我们的标帜,不再有先知,我们内中也没有人知道这灾祸要到几时?上帝啊,敌人辱骂要到几时呢?仇敌亵渎你的名,要到永远吗?”  被逐出故士,再沦为奴,以色列民对先知们预言的那位拯救者、安乐的美景,望眼欲穿。几十年几百年下来,各个帝国——巴比伦、波斯、埃及、希腊、叙利亚、罗马——兴起又衰亡,而以色列民就像门前的擦鞋毡一般任他们践踏欺侮,甚至整个民族都快濒临消迹绝种的命运。  没有摩西似的人物出现来带领他们脱离困境,也没有以利亚似的先知从天降大火行神迹奇事,更没有荣光照耀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所剩下只是希律王因好大喜功而修复一半的建筑,低廉无比的景象,只是引来更多的嘲讽,而毫无荣耀可言。  到旧约时代结束时,上帝照他先前所说的,掩面把自己隐藏起来,整个世界变得一片昏暗。要说二十五个世纪之后我们对上帝的那份落寞感,比起当年的以色列人,还只不过算是一点影子而已。今天我们来看那个时候,也许能很理智地分析说,如果上帝太亲近了,对他们有哪些“害处”:上帝的光太强烈会伤到他们,锐不可当,也不能光照他们的信心。同时
,也会为他们投射未来的美景而安慰说,毕竟上帝有一天要赐下永生,没有眼泪,没有痛苦,能转换成另一种形象,可以承受得住上帝的同在。但是,处于现阶段当下的那份感受却叫人难以忍受。那股伤心失落,不得安息的心境又该如何排解?  从玛拉基书到马太福音之间,四百年无声无息的光景,道出了以色列人对上帝极深的失望。上帝真的顾念吗?上帝还活着吗?他根本像耳聋一样听不见以色列人的祈祷。不过,尽管如此,以色列人还存有一丝盼望——弥赛亚的降临。因为除此之外,他们没有别的可以期待。  上帝曾问:“我还能做什么?”还有别的。如果他不能借着大能来取胜,就要借着苦难来赢得。  上帝与我们一同悲泣,好叫有一日,我们可以和他下起欢笑。  ————莫尔特曼